一 HTTP头中的那些字段与缓存策略有关?它们各自如何工作?

    HTTP头部中与缓存策略紧密相关的主要字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,它们共同决定了浏览器或其他HTTP缓存设备如何存储和复用响应内容:

    1. Cache-Control

      • 作用: 这是最重要的缓存控制字段,用于详细定义缓存策略。它可以包含多个指令,如:
        • public: 指示响应可以被任何缓存(包括共享缓存)存储。
        • private: 表示响应只能被私有缓存(通常是用户的浏览器)存储,不能被代理服务器等共享缓存存储。
        • no-cache: 不是说不缓存,而是要求在使用前必须向源服务器验证其新鲜度(通过If-Modified-Since或ETag)。
        • no-store: 禁止任何缓存存储响应,适合敏感信息。
        • max-age=<seconds>: 指定从响应生成那一刻起,响应在缓存中保持新鲜的最大时间(秒)。
        • s-maxage=<seconds>: 类似于max-age,但仅应用于共享缓存。
    2. Expires

      • 作用: 过时的字段,指示响应何时过期,之后浏览器应认为该资源已陈旧。但现代浏览器更倾向于使用Cache-Control: max-age
    3. ETag (Entity Tag)

      • 作用: 是资源的一个唯一标识符,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标识符判断资源是否发生了变化。在协商缓存中使用,浏览器在请求时发送If-None-Match头携带上次收到的ETag,服务器比较ETag,如果一致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。
    4. Last-Modified

      • 作用: 表示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。在协商缓存中使用,浏览器发送If-Modified-Since头携带上次收到的Last-Modified时间,服务器根据资源的实际修改时间判断是否需要发送新内容。
    5. Vary

      • 作用: 指示哪些请求头字段会影响缓存的响应。如果Vary指定的请求头在不同请求间有变化,即使URL相同,也会视为不同的缓存条目。

    这些字段共同协作,帮助浏览器和其他中间缓存设备确定:

    • 是否应该缓存响应。
    • 缓存多久。
    • 如何验证缓存项的新鲜度。
    • 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复用缓存的响应,而不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。

    通过精确控制这些缓存策略,可以有效提升网站性能,减少服务器负载,并确保用户获得最新或适当的内容。